第七章 公司里为人做事的说道-《办公室潜规则》


    第(2/3)页

    总经理对此答案同样没表态。

    但当他拿第三个人的答卷,见上面写的答案是319.425元时,不觉有些惊异,立即问:“你能解释一下你的答案吗?”

    “当然可以,”该同学自信地回答道,“信封每个7.5分钱,3999个是279.93元。

    从公司到工厂,乘汽车来回票价11元。

    午餐费5元。

    从工厂到汽车站有一里半路,请一辆三轮车搬信封,需用3.5元。

    因此,最后总费用为319.425元。”

    总经理不觉露出了会心一笑,收起他们的试卷,说:“好吧,今天到此为止,明天你们等通知。”

    招聘结果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职业生涯的良好发展是从做好本职工作、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开始的。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

    立大志,干大事,精神固然可嘉,但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心思细致,注意抓住细节,才能养成做大事所需要的那种严密周到的作风。

    小事不能小看,细节方显魅力。

    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责任心对待每个细节。

    只有把小事做好了,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价值。

    我们在工作中需要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

    在今天这个社会,几乎所有的员工都胸怀大志,满腔抱负,但是成功往往都是从点滴小事开始的,甚至是从细小至微的地方开始的。

    世界上的许多大公司,把对小事的认真态度作为了一个考察员工的重要依据。

    希尔顿饭店的创始人、世界旅馆业主王康·尼·希尔顿就是一个注重“小事”的人。

    康·尼·希尔顿要求他的员工:“大家牢记,万万不可把我们心里的愁云摆在脸上,无论饭店本身遭到何等的困难,希尔顿服务员脸上的微笑永远是顾客的阳光。”

    正是这小小的永远的微笑,让希尔顿饭店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

    有卓越天赋的员工,常常做小事时发挥出了耀眼的光华,从而登上了更大舞台。

    比如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刚刚开始工作时,他只被分配了一个保洁的工作,按照大多事的想法,恐怕早已甩手不干了,但是他对保洁的工作精益求精,力求尽善尽美。

    在一段时间后,得到了伯乐的赏识,从而开始了一段叱咤风云的职场路程。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曾经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

    他在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

    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

    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在签名的时候署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这算不算小事?

    严格说来,这件小事还不在阿基勃特的工作范围之内,但阿基勃特做了,并坚持把这件小事做到了极致。

    那些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华、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

    工作中无小事,小事没有处理后会引出大麻烦。

    很多“刁钻”的上司喜欢从小处着眼,你做了大业绩他可能会觉得你抢了他的光芒,而你在小事上马马虎虎,他又觉得你不尊重他。

    在上级的世界观里:对小事的态度反映出了个人的工作态度,而态度决定一切。

    菜根谭上说:“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只有把小事做好,在小事中不断积累经验,培养踏实果断的工作作风,才能在做小事中升华自己的工作水平。

    只有在小事上练就了谨慎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做事风格,你才不会得罪自己的上司,你才会在职场大有作为。

    67.职场红色警报:不把制度当回事

    阿b爱耍些小聪明,一碰上头痛脑热的小毛病就装做痛苦不堪状,然后,就找借口向老板请假。

    遇上朋友约会或办点私事什么的,更是找借口请假不上班,每次理由都是十分充足。

    老板虽然不胜其烦,可是也不好驳回。

    一次,阿b又撒谎说奶奶过世需要办理丧事为由,向公司请了一个礼拜的假期。

    但是,当七天假期过后,阿b满心欢喜地返回公司时却遭到了解雇。

    原来阿b在这七天假期里实际上是与男友去四川旅游了。

    她自以为此事无人知晓,却不料老板的一个朋友也在该旅行团中,正巧认识阿b。

    阿b的这次谎言自然穿帮,这也正好给了老板辞退阿b的充足理由。

    有的职员认为请假是一件十分稀松平常的小事情,其实,这不仅是对公司,更是对自己非常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

    你如果不能严格遵守上下班的时间,必然会造成上司对你责任心不强的评价,特别是由于你的时间观念不强而影响到他人的工作时,那将是不可原谅的。

    无论你的公司如何宽松,也别过分放任自己。

    可能没有人会因为你早下班15分钟而斥责你,但是,大模大样地离开只会令人觉得你对这份工作缺乏足够的热情。

    作为自然的人,头痛脑热是在所难免的,公司也并非不准员工请假,但是过于频繁地请假,肯定会影响工作效率。

    请假的方式和频率,往往也成为公司评价员工的重要依据。

    公司将以此评定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进而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考核成绩。

    也许自己所在的公司,对迟到考勤方面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但我们绝不能随便地放松自己,每天不是迟到就是早退,认为没人注意到自己的出勤情况,或者认为单位对这方面没有严格要求等。

    其实不然,你在公司的一举一动,大家可全都是睁大眼睛在看着呢!

    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遵守制度是员工起码的职业道德。

    如果你刚进入一家单位,首先应该学习员工守则,熟悉组织文化,以便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职责,发挥自己的所能。

    小文进一家外企不久,这天下午她有些发困,于是到咖啡间用纸杯给自己冲了一杯咖啡。

    喝完之后,她把纸杯扔到垃圾桶里。

    小文用纸杯冲咖啡的事被人看见了,于是,下班之前她的上司把她叫了过去,说喝咖啡的纸杯是专供客人使用的,公司员工喝咖啡只能自备杯子。

    如果她下次再用纸杯喝咖啡,就按规定罚款,从薪水里扣除。

    从上司的办公室出来,小文实在不理解,就这么一个几分钱的小纸杯,为什么要这么小题大做?

    的确,无论是个小纸杯,还是一张打印纸,都值不了几个钱,特别是对于那些财大气粗的跨国公司来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但是,在这里它不是一个价值问题,而是一个事关公司规章制度的问题。

    对于许多职场新人来说,不能说他们不关心所在公司的规章制度,而是他们更关注的似乎是公司的工资福利和可用资源,如休假、奖金发放、出差标准及补贴、医疗保险,等等。

    应该说,作为工薪一族,你关注这些没错,而且是应当的,不过,作为一个职场新人,你光关注这方面的东西还不够,还必须了解公司在劳动纪律、奖惩等方面的各种规章制度。

    其实,只要是具备一定管理水平的公司,在对新员工进行职前培训的时候,大都会全面地介绍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只是一些职场新人对这方面的问题心不在焉罢了。

    只要你进了大学,作为学生,你就属于“买方”,也就是说你交学费给学校来买知识,所以,在学校你是相对非常自由的。

    正是由于这种“自由”的惯性作用,进入职场后,你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人生角色的变化,不习惯完全按照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来要求自己,总是把公司的规章制度看得很轻。

    你工作起来可能很卖力气,但就是喜欢犯点这样或那样的小毛病。

    在各种小毛病当中,最常见的就是上班的时候迟到,而上班迟到,往往是纪律严明的公司最不能容忍的。

    如果说在学校缴学费你就是“买方”的话,那么,进入职场后,是你的老板给你发薪水,他就是“买方”,所以,他有权要求你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接受工作纪律的约束。

    职场新人一定要尽快和全面了解公司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使自己尽量少犯错误,少出纰漏,特别是要改变大学时代那种什么都不在乎的马大哈作风。

    你最好从一开始就养成遵纪守章一丝不苟的职业习惯,这种职业习惯就像火车铁轨一样,它能保证你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的确,为了养成好的习惯,你一开始会有受束缚的感觉,但一旦养成了习惯,你就会受益无穷。

    现在许多职场新人在违犯了公司的规章制度后,总是喜欢用“我不知道”或“我不是故意的”为自己开脱。

    作为初犯,公司可能会原谅你,但即便如此,你也给上司和同事留下了不良的印象。

    如果你老是对公司的一些规章制度视而不见的话,就有可能哪天你被公司炒了鱿鱼,自己还蒙在鼓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一个企业,只有切实贯彻并执行了一套合理的制度,才有成功的保障。

    能否遵守公司制度还反映出员工的工作态度,从是否遵守公司制度上就可以看出员工是否对工作用心负责。

    因此,同公司制度对着干,你就需要做好随时被公司驱逐的心理准备。

    68.职场中的红灯:好汉不提当年勇

    一位媒体朋友,因原单位不景气跳到另一家媒体,却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由于两家媒体的性质和方向截然不同,她以为根本不可能有啥交集,就随口抱怨新公司福利待遇平平,还炫耀似的说:“以前我们单位经常组织大家出去玩,同事关系亲如一家。”

    没想到,她以前的媒体做了一个选题,恰巧和他们正在策划的选题思路一模一样。

    这下好了,从老板到同事都认为是她告密的,觉得她是以前公司派来“卧底”的。

    现在,她已沦为公司边缘人,不得不准备下一次跳槽了。

    在职场中,常有这么一些人喜欢对别人炫耀以前的往事,拿现在的公司和以前的公司相对比。

    他也许并不知道,这是非常危险的举动,无论是在同事还是公司领导听来,这无疑都是一个愚蠢的行为,是不讨好的。

    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

    千万不要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益处。

    现代公司犹如店铺,人来人往,进进出出,与你同事的人们有可能在这里做了五年以上,更有可能换过五家公司。

    对于你身边的同事,你真的很想了解他们吗?

    和同事朝夕相处,无论有心还是无意,你必定会聊起别人的陈年往事,或者自己的光辉历程。

    和同事聊得开心,你甚至有可能把八辈子老底都抖出来——老实交代大学里追过几个女孩,第一份工作的薪水多少,和现任老婆的恋爱经历……也许你认为这和你的工作没有什么关系,只不过是些好玩的八卦谈资,不会令你的职场魅力有丝毫减分的。

    下面的谈话内容,才是值得细细推敲琢磨的呢。

    “我以前的公司人才济济,海归啊、mba啊,遍地都是,我们团队的人都特别牛,为了搞定一个大项目,大家两天两夜没合眼……”这是自夸型人才的聊天术语。

    “你在这里工作多久了,你以前在哪家公司做过?

    他家的待遇如何?

    你为什么决定转行呢?”

    这是八卦型人才的聊天术语。

    “我以前的东家福利特别好,逢年过节什么都发,哪像现在啊,就算我离开了,以前同事聚会还经常叫上我,大家感情还是很好。

    唉,真怀念那种温馨的人际氛围。”

    这是多情型人才的聊天术语。

    “我以前的那家公司,简直不是人待的地方!对员工是赤裸裸的剥削,没有半点人性。”

    这是无脑型人才的聊天术语。

    自夸也好,八卦也好,讲话是你的权利,但最好考虑后果。

    自夸多了,会让人感到厌烦——既然你以前公司那么牛,你干吗还要跳到这里来;八卦多了,别人会对你加强戒心,谁愿意跟一个大嘴巴什么都说呢;追忆往事多了,别人会觉得你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满现状牢骚不断;抨击前东家力度大了,别人会觉得你是一个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的人,认为你不易交往和相处。

    其实,很多人都在跳槽,但一个行业的圈子往往就那么大,晃来晃去碰到的可能都是熟脸。

    就算你换了新公司,也会莫名其妙地和前尘往事攀上关系。

    所以,说话一定要留口德,给自己留够回旋的余地。

    其实,人生每一站,都有值得纪念的过去,更有意气风发的开始。

    有些话,如果不知道能不能说,那就最好放在心底不说,至少也不能在公司里乱说;有些事,不知道该不该问,那就给对方一个微笑就好。

    把过去的事情都清空、归零,我们就不会成为职场上那只背着重壳爬行的蜗牛;把过去“归零”,我们才能像骨骼中空的鸟类那样轻盈地飞翔。

    因为在成长的道路上,当我们以“归零心态”去面对这个变化越来越快的世界时,我们就会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去适应新环境,接受新挑战,创造新成果。

    69.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刚毕业的小单,去年年底几经周折终于在一家房地产公司找到了一份市场推广的工作。

    在这几个月工作过程中,小单总是感到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自己的自尊心不断地受到打击。

    自己的方案被上司拿到领导那里邀功;自己的客户被同事撬走;领导的批评总是落在自己的身上……

    小单的个性比较要强,他不愿意为了这些事找领导分辩,但是他也认为自己的自尊心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很受伤害,无论是自己的业绩还是人际关系都为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像小单这样的问题,职场中人经常遇到。

    从心理学讲,自尊是一种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内核。

    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

    当然自尊也要有一个度,一个弹性的区间。

    正确的原则是:从实际的需要出发,让自尊心保持一定的弹性。

    比尔·盖茨说:“这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这世界指望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

    在职场,当你什么都下是的时候,最好收起你那廉价的自尊。

    当我们在交际场上受到冷遇时,自己的自尊心将会面临着挑战,这时千万别发作,更不要自暴自弃。

    不妨多想一想自己的家庭、使命、职责,为了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一定要增加自己的自尊承受力度。

    在交际过程中,我们还应坚持把实现交际的宗旨看得高于自尊,让自尊服从交际的需要。

    这样自己对自尊才会有自控力,即使受到刺激,也不至于脸红心跳,甚至可以不急不恼,以笑相对,照样与对方周旋,表现出办不成事决不罢休的姿态,这样才能成为交际场上的赢家。

    反之,满心希望他人来肯定自己花了很多心血做的自认为很不错的事情,偏偏得到的是全盘否定。

    这时的自己肯定会受到强烈的刺激,为了挽回面子,进行辩解、反驳,甚至是争吵,这就大错特错了。

    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所谓的自尊、面子,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倒不如接受这个事实,用平静的心态做进一步的思考,找到与对方更好的沟通方式,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当我们受到批评时,特别是当众挨批评,自尊心一定受不了。

    此时我们一定要正确地理解领导的批评,采取虚心的态度接受,这样做不但不会丢面子,反而会改变他人对你的看法,给大家留下一个好印象。

    有时,批评的内容可能不实,甚至还有些偏颇,而批评者又处在特别的地位,这时如果你因为受自尊心的驱使,当场就进行反击,效果肯定不好。

    如果当时理智一些,事后再进行沟通、说明,这种处理方式会对自己较为有利。

    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

    为人处世若毫无自尊,脸皮太厚,不行;反过来,自尊过盛,脸皮太薄,也不好。

    维护自尊时,脸皮不妨厚一点,这并不是不要尊严,而是要把握适当的度,保持自尊心最佳的弹性空间。

    微软亚洲研究院教育与合作总监华宏伟先生是公司应聘员工的面试官之一。

    他指出了大学生参加大公司面试的三大绝招:胆大、心细、脸皮厚。

    胆大即自信;心细指要注重细节;脸皮厚则指要执著。
    第(2/3)页